找到相关内容568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 [制度]传戒

    推为七众宗师。著有《十诵羯磨》并《尼戒本》等(《高僧传》卷十一)。其门下出智称和僧祐,都是后来知名律师。 梁、陈二代,菩萨风气盛行。梁武帝、陈文帝等均称菩萨弟子。菩萨之弘传始于罗什。敦煌写本中有题罗什撰《菩萨戒仪轨》一卷。至于受戒的作法则以昙无谶(385—433)在姑臧(今甘肃武威)为道进等十余人受菩萨为嚆矢。梁武帝以戒典东流,人各应受,但所见偏执,妙法犹漏。乃掇采群经,更造圆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2243891.html
  • 现代净土宗的戒律观

    参加“菩萨”的仪式。以此因缘,颇引起一些随想,觉得可以从“现代净土宗”的角度,呈现李老师的戒律观,乃成此文。  二、受戒的原始意义:“德行”与“团体规约”   笔者在〈现代禅的戒律观〉中,曾经说明...规约”上的约束。声闻佛教信众所持的戒律,如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(尼)与一般居士的五戒,都可以这样理解。  后起的印度大乘佛教,在声闻之外,提出了“菩萨”的概念。据印顺法师在《初期大乘佛教的起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0359928.html
  • 大乘不共法

    男女、年龄的差别,只因侩俗身份的不同略有区别而已。不过要受菩萨应先七众的律仪戒,如优婆塞(优婆夷)菩萨菩萨优婆塞:沙弥(沙弥尼)菩萨菩萨沙弥,比丘(比丘尼)菩萨菩萨比丘。有人...舍的意思,菩萨为度生而行布施,远离境界的取着,不为境界所转,才能自在解脱,是通达三轮性空的布施。   第二、持:在佛法中,是三学之一。学佛不论在家、出家,也不论大乘、小乘,都必需要持。梵语尸罗...

    了中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6091295395.html
  • 具缚凡夫恶业厚重 何以往生净土

    就开始发菩提心,去菩萨。接著就生生世世不断的不破戒修行,修到三劫之后,才能达到别教初住位,也就是所谓的初发心住。接下来就修十信位的十种波罗蜜等无量的愿行,一直不间断的修直至满一万劫为止,这时才能证...生?   答:有二种缘,一者自力,二者他力。自力者,此世界修道,实未得生净土。是故璎珞经云:“始从具缚凡夫,未识三宝,不知善恶因之与果,初发菩提心。以信为本住在佛家,以为本菩萨。身身相续戒行不...

    天台智者大师

    |净土十疑论|净土|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22425113691.html
  • 净土十疑论·第五疑(原文·白话)

    经云:“始从具缚凡夫,未识三宝,不知善恶因之与果,初发菩提心。以信为本住在佛家,以为本菩萨。身身相续戒行不阙,经一劫二劫三劫,始至初发心住。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,相续无间满一万劫,方始至...净土的。因此璎珞经说:“从具缚凡夫开始,不认识佛法僧三宝,不知道善恶因果的关系。后来接触佛法而且相信佛法,这时就开始发菩提心,去菩萨。接着就生生世世不断的不破戒修行,修到三劫之后,才能达到别教初住...

    智者大师

    |净土十疑论|净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2390038870.html
  • 律宗大义

    、《菩萨璎珞本》,有十重,无有轻。二、《梵网经菩萨本》,有十重、四十八轻。三、《瑜伽菩萨本》,有四重、四十三轻。此三种戒,出家在家皆可同。四、《菩萨地持经戒本》,有四重、四十三轻。五、《菩萨善戒经本》,有八重、四十六轻。此二种戒,唯出家。六、《菩萨优婆塞经戒本》,有六重、二十八轻,此戒唯在家。  菩萨,有二种性质,一是顿,虽未曾七众戒,亦可单菩萨。二是渐受,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3447686.html
  • 郑和与佛教

    郑和与佛教  郑和祖上世奉伊斯兰教,他自己也是忠诚的回教徒,这是众所周知的。至于潜心向佛,甚至多次菩萨的身世,却罕为人知。作为伟大的航海家和开拓者,郑和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博大的胸怀,对世界两大宗教...即福吉祥。”这是郑和菩萨的铁证,而且的是观音。中国佛教由于教派、宗派繁多,同一位菩萨往往有许多不同的称号。在密教中,文殊菩萨称“妙吉祥”、普贤菩萨称“偏吉祥”、观音菩萨称“福吉祥”。还有直接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4667406.html
  • 与海空上师关于的问答

    菩萨果位,就必须圆满菩萨的戒体。更何况菩萨菩萨就如金器。即使有所毁犯、破损,铁器也终非与其相提并论。不可犯。但知速速忏悔。亦是戒体圆满之相。   寂雯问:有人说:“我生来就...,亦有所别,   以在家居士而言:   若为求乐,当五戒(性戒);   若为离苦,当别解脱;   若为利乐有情,当菩萨;   若为即身成佛,当受密乘十四教戒。   戒需次第而变。...

    寂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3244187.html
  • 菩提道次第简述

    发起菩提心,求菩萨,学习六度.成熟自身,修学四摄.成熟有请,就是上士道。  这三士道,是不论修或不修密乘的人都要修学的,故又称之为“共同道”。为欲迅速圆满福智资粮,在已能修诸共同道的基础上,应进修密乘诸道,即先依善知识大灌顶,严守三昧耶及诸戒律。若学下三部密,当先修有相瑜伽,后修无相瑜伽,由此能得密宗所说得各种悉地。若修学无上瑜伽部密法,当先学生起次第,后修圆满次第,最后证得大金刚持果,这就是...

    法尊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61755523.html
  • 石窟中的雕像

    尊名僧为国师,不但皇帝亲自筑坛礼佛,还让所有后妃和重臣都菩萨,以佛教规则约束自己。他们倾其国力开凿的响堂山和天龙山石窟,堂皇富丽,史载“雕刻骇动人鬼”。这些造像既不似云冈石窟那样气势逼人,又不同...石窟比云冈石窟晚开凿半个多世纪,造像的面貌有了鲜明的变化,更多地呈现出中国传统特点,主要是佛与菩萨造像更趋端庄柔和,更加世俗化,并穿上了褒衣博带式服装。这种宽袍大袖式的服装是南朝汉族士大夫的常服,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81557765.html